隨著時代變遷,殯葬方式也逐漸轉變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法。其中「花葬」作為一種回歸自然的殯葬方式,近年來受到許多人的青睞。不同於傳統的墓葬或存放塔位,花葬是將逝者的骨灰撒入花圃或花卉區,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於大自然。
本文將詳細解析花葬的概念、流程、申請方式與費用,並提供台灣目前可選擇的花葬地點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花葬有哪些優缺點吧!
花葬是什麼?回歸自然的殯葬選擇
花葬的定義
花葬是一種環保葬法,將火化後的骨灰撒入花圃、樹林或草坪,成為植物的養分,達到回歸自然的目的,這種葬法的核心理念是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,同時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持續存在於世界之中。
相較於傳統墓葬,花葬的方式更加自然,沒有墓碑,維護成本自然低,對於不希望後代受到墓地管理壓力的人來說,是一種理想的選擇。
花葬的起源與發展
花葬的概念最早源於歐美的自然葬,起初的目的是希望減少墓園擁擠的問題,同時也希望可以用「回歸自然」的方式看待死亡,近年來逐漸被亞洲國家(如台灣、日本、韓國)接受與推行。
花葬為何興起?
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花葬不僅能減少墓地占用,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,也能減少維護困擾,並更符合現代簡約觀念:回歸自然,降低對物質遺留的依賴。近年政府對於環保葬法的推動,也使得花葬逐漸成為更可行的選擇。
花葬的申請方式
要申請花葬,需向所在地的殯葬管理機構或指定的花葬區提出申請,流程如下:
- 確認花葬地點並查詢當地的申請條件。
- 準備申請文件(逝者火化證明、家屬身份證明等)。
- 依照機構規範支付申請費用。
- 預約安葬時間,由專業人員執行花葬儀式。
- 參與簡單的紀念儀式,部分花葬區提供追思區供家屬使用。
申請花葬的過程相對簡單,但每個花葬區的規範可能有所不同,建議提前與管理單位聯繫,以確認具體細節。
花葬的流程
花葬的執行流程通常如下:
- 火化後的準備:家屬取得骨灰後,依規定選擇花葬區。
- 骨灰撒放儀式:在專人指導下,將骨灰撒入指定區域。
- 紀念儀式:部分區域提供簡單的告別儀式,讓家屬表達思念。
- 後續管理:花葬區會定期維護,確保環境整潔。
- 紀念方式:部分家屬會選擇植樹作為紀念,或利用數位平台進行線上追思。
花葬的費用
花葬的費用主要由幾個部分組成,包括政府規費、場地維護費、花卉維護費,以及私人機構可能額外收取的 服務費。政府規劃的花葬區一般收費較低,例如台北市政府管理的花葬區,申請費用約在 數千元至萬元之間,視區域與服務內容而定。
若選擇私人經營的花葬區,費用則可能較高,包含特殊花卉佈置、長期維護與紀念服務,總費用可能介於數萬元至十萬元不等。因此,選擇政府花葬區或私人機構,主要取決於家庭的預算與需求。
花葬補助費用
下列整理全台有提供花葬服務的地點,並附上各縣市的補助與規費規定。
縣市 | 名稱 | 地址 | 墓園電話 | 補助與規費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新北市 | 新店區公所四十份公墓 | 新北市新店區翠峰路102號 | 02-22178433/02-29112281#1012 | 免收使用規費 |
新北市 | 金山環保生命園區 | 新北市金山區半嶺4-2號 | 02-24082665 | 免收使用規費 |
新北市 | 三芝櫻花生命園區 | 新北市三芝區青山路 | 02-22571207 | 免收使用規費 |
臺北市 | 陽明山第一公墓「臻善園」 | 臺北市北投區泉源路220號 | 02-28922690 | 免收使用規費;另可申請〈多元環保葬鼓勵金〉1萬或2萬元 |
嘉義縣 | 中埔鄉柚仔宅環保多元化葬區 | 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23鄰柚仔宅78之7號 | 05-2533321#261~263 | 中埔鄉鄉民收費6千元,外鄉鎮市籍為9千元。 |
屏東縣 | 長治鄉第一公墓環保多元葬區 | 屏東縣長治鄉潭頭路1號 | 08-7368215 | 屏東市市民及玉水村民收費5千元,外鄉鎮市居民1萬元。林邊鄉收費8千元,低收入戶全部免費。 |
花蓮縣 | 花蓮縣鳳林鎮骨灰拋灑植存區 | 花蓮縣鳳林鎮民權路21巷26號 | 03-8762771#168 | 鳳林鄉(樹葬)鎮民收費3千元(低收入戶免費),非鎮鎮民5千元;具原住民身分則減收20%,不限本鎮鎮民。另有骨灰再處理費2千元。 |
花蓮縣 | 花蓮縣新城鄉第一公墓環保多元葬區 | 花蓮縣新城鄉新城村中山路1之6號 | 03-8612166 | |
臺東縣 | 初鹿公墓「朝安堂」多元化葬區 | 臺東縣卑南鄉初鹿村梅園路朝安11巷1號 | 089-381368#353 | 收費標準請洽詢電話(089)230016;卑南鄉收費1萬元,符合特定條件者可獲得減免。 |
臺東縣 | 臺東市殯葬所懷恩園區 | 臺東縣臺東市民航路200巷100號 | 089-230016 | 收費標準請洽詢電話(089)230016 |
澎湖縣 | 馬公市懷恩堂生命紀念園 | 澎湖縣馬公市199號 | 06-9272173#103、106 | 收費標準請洽詢電話(06)9272173分機103或154;另可申請〈多元環保葬鼓勵金〉,獎勵金為1萬或2萬元 |
各縣市花葬地點推薦
花葬地點1:台北市 陽明山第一公墓「臻善園」
陽明山第一公墓內的「臻善園」是台北市政府管理的環保葬區,提供民眾合法申請花葬。這裡的環境優美,四周綠意盎然,且鄰近台北市區,對於需要就近祭拜的家屬來說較為便利。臻善園的 申請方式需要符合政府規範,通常包含死亡證明、火化證明 等文件,並依序完成登記。由於此區屬於政府管理,場地維護完善,且不需額外支付高額費用,適合希望選擇環保葬法的家庭。
花葬地點2:新北市 新店區公所 四十份公墓
新北市新店區的四十份公墓 也是知名的花葬區之一,由新店區公所管理,提供花葬與樹葬服務。相較於陽明山臻善園,四十份公墓的環境較為安靜,不過交通較不便利,建議家屬確認前往方式。此地的花葬區申請條件相對寬鬆,適合新北市居民申請。
花葬地點3:嘉義縣 中埔鄉柚仔宅 環保多元化葬區
中埔鄉柚仔宅環保多元化葬區位於嘉義,為中部地區的綠色殯葬示範區,提供花葬、樹葬等多元選擇。此區屬於政府規劃,收費相對低廉,且環境管理良好,適合喜歡自然環境的家屬選擇。由於花葬區名額有限,建議事先向當地政府機關詢問申請資格與流程。
花葬地點4:屏東縣長治鄉第一公墓環保多元葬區
屏東縣長治鄉第一公墓經過精心規劃,設立了環保多元葬區,旨在推廣綠色殯葬理念。 園區內種植了多樣的植被和桂花樹,營造出自然和諧的環境。這些植物不僅美化了園區,還為生態復育作出了貢獻。在這片靜謐的土地上,逝者得以安息,生者也能在此感受到生命的延續與自然的融合。園區的設計充分考慮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,為選擇環保葬法的家庭提供了一個莊嚴且充滿生機的場所。
花葬地點5:花蓮縣鳳林鎮骨灰拋灑植存區
花蓮縣鳳林鎮於2019年10月啟用了環保植葬園區,這是當地首個植葬區,位於鳳林鎮鳳信里第一公墓旁。 園區內設有骨灰拋灑區,並提供植存服務,讓逝者的骨灰得以回歸自然。短短兩個月內,即有多位民眾選擇在此進行植葬,顯示出此種葬法的逐漸普及。園區的設立,不僅提供了多元的安葬選擇,還推動了環保殯葬的理念,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在大地之中。
花葬地點6:臺東縣初鹿公墓「朝安堂」多元化葬區
位於臺東縣卑南鄉的初鹿公墓「朝安堂」多元化葬區,提供了環保葬法的選擇。園區環境寧靜,四周環繞著豐富的自然景觀,讓逝者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安息。這樣的環境設計,既尊重了生命的自然循環,也為家屬提供了一個靜謐的追思場所,讓愛與思念在花草間永續傳承。
花葬地點7:澎湖縣馬公市懷恩堂生命紀念園
澎湖縣馬公市的懷恩堂生命紀念園區,以療癒公園與生命紀念為主題特色,提供了一個靜思緬懷的空間。 園區內設有療癒綠地、入口廊道和停車場等設施,環境優美,適合家屬前來追思故人。這裡的設計融合了自然景觀與人文關懷,讓前來悼念的家屬在舒適的環境中感受到平靜與慰藉。
花葬地點挑選注意事項
選擇花葬地點時,應考量申請資格、環境維護狀況及後續祭拜的便利性。
首先,應評估花葬區的管理方式,政府管理的區域通常較為穩定,而私人經營的機構可能因經營變動影響長期維護。
此外,各縣市政府對環保葬法提供不同程度的補助,外地申請者可能無法享有當地補助,建議在選擇時仔細比較費用與條件。
花葬如何祭拜?——無墓碑的追思方式
花葬後由於沒有傳統墓碑,祭拜方式與傳統葬法有所不同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追思方式:
固定的祭拜區:大部分政府管理的花葬區會設置追思區或紀念牆,讓家屬前往悼念。例如,陽明山臻善園就設有公共祭拜區,方便親屬在清明節或其他重要節日進行追思。
線上祭拜: 近年來,許多殯葬機構提供線上追思平台,家屬可透過網站或APP,為逝者 留言、獻花、播放音樂,達到精神層面的紀念。
特定節日時前往追思:家屬可以選擇在清明節、忌日等日子到花葬區獻花、打掃環境,表達敬意。部分地點允許擺放 簡單的供品,但禁止焚燒紙錢,以維護環保標準。
種植紀念樹:部分花葬區允許家屬在逝者的安息處種植花草或紀念樹,象徵逝者與自然共存,這也是許多環保葬區推廣的理念。
政府規範與限制:不同地點的管理規範不同,一般來說,大多數花葬區不允許燒香與擺放大量供品,因此需依規定進行祭拜。
心理層面的適應:花葬與傳統葬法不同,可能讓家族成員難以適應。家屬可以透過家族會議共同討論,或參加環保葬宣導活動,幫助家人接受新的追思方式。
花葬優點——為何越來越多人選擇?
環保永續,不占用土地資源
花葬屬於環保葬法,不需要興建墓地或骨灰塔位,能有效減少對土地資源的佔用,避免過度開發。此外,政府積極推廣綠色殯葬,希望更多人選擇不影響環境的方式安葬親人。
例如,許多縣市設立專門的花葬區,讓家屬有更多選擇,並提供詳細資訊與補助措施,提升大眾接受度。
維護簡單,減輕後代負擔
傳統墓地需要定期掃墓與維護,否則墓碑可能受風化或雜草叢生,影響整體環境。然而,花葬不需建造墓碑或維護墓地,家屬無須負擔高昂的管理費用,長遠來看能有效減輕經濟壓力。
現代人生活忙碌,透過獻花、數位紀念等方式來追思親人,不僅便利,也讓祭拜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。此外,部分花葬區還提供線上追思平台,讓家屬隨時隨地表達思念。
符合簡約現代價值觀
現代人追求簡約生活,希望以自然方式回歸生命的循環,花葬正符合這種價值觀。相較於傳統墓葬,花葬不僅減少土地佔用,還讓逝者的骨灰回歸大地,與自然環境融合,象徵生命的延續。
對於不希望受制於傳統墓園空間的人來說,這種自由且沒有束縛的祭拜方式,更符合當代價值觀。此外,許多花葬區設計成美麗的花園,讓家屬來訪時感受到平靜與溫暖,取代傳統墓園帶來的肅穆氛圍,使逝者的紀念方式更貼近自然,充滿意義。
花葬的缺點——有哪些可能不適合的地方?
無墓碑,傳統信仰的考量
許多家庭仍習慣有墓碑或塔位作為追思的象徵,因為墓碑代表著家族的延續,並提供一個具體的紀念地點。然而,花葬可能讓部分家族成員感到不安,認為缺少可供憑弔的實體象徵。
特別是對於傳統觀念較為根深蒂固的長輩來說,這種紀念方式可能難以接受,因此,選擇花葬前,家屬需要充分討論,以確保尊重家族的信仰與需求。
祭拜方式改變,可能影響祭祖習慣
部分宗教或家庭信仰有固定的祭拜儀式,例如燒香、擺放供品、焚燒紙錢等,這些習俗在傳統墓園可以自由進行。然而,許多花葬區因為環保考量,禁止焚香燒紙,也不允許擺放過多供品,這可能讓習慣傳統祭拜方式的家屬難以適應。
對某些家庭而言,改變祭祖方式可能是一種情感上的衝擊,甚至影響慎終追遠的儀式感。因此,選擇花葬前,家屬需了解當地規範,並討論是否能接受新的祭拜方式,以免未來產生矛盾與不便。
不同地點的管理方式不一,影響長期紀念
政府管理的花葬區通常維護較為穩定,能確保長期的紀念環境與管理品質。然而,部分私人經營的花葬區可能因經營狀況不佳或政策變動,導致管理方式發生變更,影響長遠的紀念方式。
例如,一些私人機構可能因資金問題而關閉,或調整規則,使原本設置的花葬區被重新規劃。因此,家屬在選擇花葬前,應事先了解管理機構的穩定性與未來規劃,確保逝者的紀念環境不會受到影響。
結論
花葬作為一種新興的環保葬法,不僅有助於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,還能減輕後代的負擔。然而,由於其無墓碑、祭拜方式改變等特點,並非所有家庭都能接受。
目前台灣對於花葬的接受度仍在提升中,許多政府單位與私人機構積極推動這類型的殯葬方式,使得花葬的選擇日益多元。
建議在做出決定之前,與家人充分溝通,確保所有成員都能接受這種方式,殯葬與家屬的情感寄託息息相關。若能在尊重個人意願與家族信仰的前提下做出選擇,將能讓這份告別變得更加圓滿。